相关阅读
潮新闻 记者 陈宁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潮男”聚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
最近,在杭州市区“最具人文气韵、历史底蕴与生活雅韵”的吴山脚下,记者与他们的灵感来了一次不期而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是一间朴素的工作室,目之所及都是来自于浙江各地的老物件,有的破损,有的失去光泽,它们大多是别人眼中的“无用之物”。
但这里随时都会“冒”出新鲜的创意。比如,一个有裂纹的鱼缸底托,裱上画框、装上灯,近看像水,远看是山;再比如,毛竹坏死的根,挖空后填满土、种上花,成了生动可爱的盆景;针线篓和藤筐,“摇身一变”,就是复古的花篮;清代的青花瓷碗底、煤油灯、铜炉盖,叠放在一起是一个精致的香炉……
给这些老物件以新生的,正是三位对艺术充满热爱、好奇与幻想的“潮男”:省收藏协会顾问沈建国、“杭州工匠”金波、摄影师蔡旭荣。
“时间和艺术都是有生命的。”沈建国说,他们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给这些生活中人们最熟悉、最牵挂的老物件一次重生的机会。“我们希望融合人文、历史与生活,创造新的多重美学空间。”
左起分别为:蔡旭荣、沈建国、金波。 采访对象供图
来到这里,你就能读懂“凡花”
在这间工作室里,记者看到了三位艺术家正在创作的《凡花》手稿。这本新艺术作品集利用100件承载了100个故事的老物件,汲取宋韵文化精髓,融插花艺术与光影技艺拍摄而成,即将付梓。
“是平凡的‘凡’,不是繁华的‘繁’。”一笔一划,金波特意用手指在桌上写了一遍“凡”字。
到过这间工作室的人,很快就能理解这个“凡”字。不管是装过油盐酱醋的瓶瓶罐罐、捡拾自山野的古藤老树,还是发掘于老屋的石臼、猪食槽、竹筷笼……每一件单独拆开来,都是那么不起眼;与它们组合的花草,如夏荷,如橘树,如松枝,如蕨菜,无一是名贵品种,在杭州周遭山水间甚至居民小区中俯仰皆是。
但是,经过创作者的灵感碰撞与巧手安排,这些作品无不充溢着一种灵动的生命力。比如,在一扇乌黑发亮的木窗前,你看到挂着一个灰色的陶制筷笼,插上三支高低大小不同、嫩黄色的油菜花。蓦然间,春天的气息,透过沉重的历史与生活的羁縻,带着希望扑面而来。
花器-白瓷罐,花材-小飞燕、芍药。 蔡旭荣 摄
“生活的艺术化,才是活化的艺术。”金波笑着说,这就是“凡花”要传达的理念。作为事花艺工作三十年、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集体作品金奖获得者,他一直坚信这一点。
在沈建国眼里,这样的日常与平凡,则是宋韵文化的辨识特征之一。“你看我们现在惊为天人的青瓷,都是宋人的日常生活器皿;再看宋人点茶,在小小茶汤上妙手点丹青。宋韵之美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也唯有将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将宋韵文化传承下去。”
这些年,他们三人平时没少进出各地的老房子,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尘封的荒芜中发掘灵气;也经常上山采花,夏用荷、冬用梅,以顺应自然来传递自己的巧思。
花器-景泰蓝花瓶,花材-六出花、文竹、树枝。 蔡旭荣 摄
三人中,年纪最小的创作者蔡旭荣主要负责摄影,给读者构建阅读品味的空间。这位“准90后”,曾就职于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2018年成立杭州掌境文化,专职于文物艺术品拍摄,作品《绍兴黄酒》入选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用光影去捕捉和唤醒古老的意象。”蔡旭荣说,摄影师也有“掌镜者”之称,公司取名“掌境”,除了同音,也是希望能够在手掌之间掌握新的境界。
就这样,收藏、花艺、摄影,三位“潮男”以自己所长融合在一起,创造新的美学空间。
繁花落处,新意尽出。
一花一物,诉说无限生命力
“看到这支花烛了吗?有没有感觉到它在呼吸?”沈建国向记者介绍一件作品。
一个不起眼的院落中,摆着一个南方常见的大水缸,水缸中间浮着木制的已经发黑的水瓢,水瓢上插着一朵花烛,红艳艳的佛焰苞、明黄色的花蕊,一如白居易描绘“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景象。
花器-木瓢,花材-杜鹃、栀子花等。 蔡旭荣 摄
《凡花》作品种种,都给人厚重与灵动交织的鲜活气息。而这,也正是兼具收藏、花艺与摄影艺术特征的新技艺的魅力。花开忘忧,每件作品讲述着生与死、动与静、腐朽与生机、传统与现代、小艺术与大空间、老物件与新美学……
“我们对每个物件、每束花草的塑造动作,都是非常微小的;靠的还是物件与花草与光影之间特殊的角度。”蔡旭荣阐释说。他又翻出另外几件作品,一件是从老屋门缝中望向天井,拍摄一盆被吊起迎春花;一件是堂屋内,两把老竹椅中间木几上的两朵花毛茛;一件是老屋檐下,一件蓑衣,一个竹制渔篓间探出一束牡丹……现场没有人的痕迹,但这些花草器物上,又充满了人的气息,仿佛老房子、老物件正在等待曾经的主人归来。
花器-竹酒勺,花材-海金沙、紫珠。 蔡旭荣 摄
特殊的创作理念,制造了特别的美学。这得益于三人视野的叠加,还有岁月的恩赐。
上世纪50年代,沈建国出生于距离富阳老县城5公里的龙星村,他对乡村生活有着最深的牵挂。加上长期浸润于旧货、古玩市场,喜欢利用老物件和残器碎片进行创作,寻求老物件之间的机缘,通过将它们有机契合在一起焕发新的生命。
在18岁青葱岁月时罹患绝症、历经两次大手术后,金波从“整整两年没出家门”的苦闷、彷徨中走出,自学插花,在追求美的过程中磨炼自己的耐心、执着、坚持。
蔡旭荣25岁开始从事文物摄影,在一件件无言的文物中,通过发现新的视角、新的感觉,与历史“对话”。
“我们三人创作《凡花》是一拍即合,都是想让花草器物,从短暂的甚至已经成为过去的岁月中孕育出无限的生命,为庸常的生活增添几份诗意。”沈建国说。
花开忘忧,原来,他们创作的是生命之花。
花器-竹渔篓,花材-油牡丹、火焰兰。 蔡旭荣 摄
四重空间,回归生活的本意
“潮男”与“凡花”碰撞,会开启多少重空间?
“沙河塘上插花回,醉倒不觉吴儿哈。”著名文学家苏轼给我们描绘了宋人插花的场景。在中国,插花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现象。它起始于汉,在唐朝之前主要流行于宫廷、寺庙;到了宋朝,插花艺术已在民间普及,并受到文人喜爱。
相比于传统插花聚焦于造型艺术,《凡花》将造型艺术与空间艺术进行了高度融合,给人全新的视觉审美。
“我们的作品,注重空间美学的思考,根据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需求,选择了四个创作空间,即怀旧空间、生活空间、文人空间、禅意空间。”沈建国介绍。
花器-陶筷笼,花材-油菜花。 蔡旭荣 摄
怀旧空间,指的是艺术与老建筑相融合。它可能只取木窗棂为背景,可能只摆了一只大水缸,可能只露出一段老墙根,但展现的都是传统建筑所在的空间。
生活空间,顾名思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有进出大门的现场,有小憩的角落,也有会客交友的空间,每一帧现场、每一缕光线,都会让你感受到生活的意境,甚至脱口而出“咦,这不是我家书房一个角落吗?”“哇,这就是我想要的洗漱台的环境。”
人文空间,则讲究多重的意趣,比如与书画作品交相辉映,形成画里画外的呼应;与书法作品相映成趣,现场入诗,诗入现场;也有的与古琴相伴,与书案相融,呈现出一幅幅古代文人小品的隽永。
禅意空间,同样让人眼前一亮。如开篇作品,一个古朴的陶瓶中一左一右伸出两支植物,左侧是一支菩提,右侧为一支枯木,枯荣从同一个瓶中而生、相对而视,相北而立,又有相融之势,生与死、枯与荣,就在一刹那进入人的一瞬间。
“我们希望通过作品,让人们重新回归生活、回归文化、回归我们这个本就是多重空间构成的现实,去通过美的感受,打通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金波说。
凡百一新,《凡花》百作,每一个都有新气象。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上一篇: 张艺兴《孤注一掷》总票房突破35亿!豆瓣评分6.9分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
2023-08-31
2023-08-31
2023-08-31
2023-08-31
2023-08-31
2023-08-31
2023-08-31
2023-08-31
2023-08-31
2023-08-31
2023-08-31
2023-08-31
2023-08-31
202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