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底栖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被誉为“水下哨兵”。
自然资源部东海局所属东海生态中心副总工程师杨颖带领科研团队,对2011—2020年夏季长江口大型底栖生物定量监测数据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长江口大型底栖生物群落自然演变趋势向好,这也表明长江口生态系统演变不断向好。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生态学报》上。
监测显示,2011—2020年,长江口海域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284种,其中多毛类128种,甲壳类64种,软体动物56种,棘皮动物16种,其他类合计20种。
“通过长达10年的连续监测,我们发现长江口底栖生物种类、生物量和生物密度均呈明显升高的趋势,特别是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与历史相比,在经历大幅下降后有所恢复。这表明长江口海域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处于不断向好的演变过程。”杨颖说。
“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和长江保护法的实施,长江口生态状况持续向好,未来更加可期。我们及时跟踪研究长江口不同水文特征区域的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和演变趋势,可为长江口生态系统研究、生态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杨颖说。
关键词: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
2023-08-03
2023-08-03
2023-08-03
2023-08-03
2023-08-03
2023-08-03
2023-08-03
2023-08-03
2023-08-03
2023-08-03
2023-08-03
2023-08-03
2023-08-03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