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全国第一,广东连续23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今日最新

2023-06-24 00:54:58来源:南方都市报

6月21日,记者从广东省第33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获悉,广东连续23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连续两年实现耕地净流入,每年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在全国所有省区位列第一。

截至目前,广东已累计完成水田垦造43万亩、“三旧”改造约70万亩、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2.7万亩、农村拆旧复垦15.3万亩。近年来,广东共部署开展4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资料图片)

从化鳌头万亩良田将迎首次夏收

在广州,从化区于2021年获自然资源部认定为全国唯一的县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2022年12月29日,从化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鳌头万亩良田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万亩良田示范项目”)宣告动工,成为该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首先启动实施的项目。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6.7亿元,覆盖从化区鳌头镇8个行政村1.3万亩土地,已规划设计农田、河道、村庄三大类14项子工程。

6月20日下午,夏至前夕,热浪吹拂着绿油油的稻田,跟随鳌头万亩良田示范项目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陈亿的脚步,南都记者实地走访了万亩良田示范项目。

“今年2月份,万亩良田种下了第一造水稻,就是特色的从化香米。”望着长势茂盛、高及小腿的水稻株,陈亿告诉南都记者,过去该区域虽为耕地,但农作物种植管理基本属于粗放型,农作物类型也复杂多样,“种什么的都有,像是种香蕉会对土壤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比如土壤酸化、重金属超标,长此以往耕地就越来越不适合种粮食。”

鳌头万亩良田示范项目。

随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确立,万亩良田示范项目启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碎片化”以及土壤退化、水利设施落后等问题正在发生明显改善。陈亿介绍,原本碎片化的农田已陆续流转至从化区属国企统一经营管理,种植方式更加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项目农田被平均划为40米乘以120米、大概7.2亩大的方块农田,适合机械化耕种,采用无人机喷淋施肥,逐渐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陈亿提到,目前万亩良田示范项目首期2000亩耕地已种上早稻,不久后将迎来首次夏收,今年预计还将种植6000亩水稻。在此基础上,项目将通过数字化工程打造“北回归线上的粮仓”,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农田建设管护需求,搭建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管控平台系统。

不仅如此,项目还将引入现代文旅等多元化产业形态综合运营,“未来要结合周边的农文旅项目,统一打造成农业为主、文旅为辅的产业体系,塑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形态。”陈亿称。

广州连续2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让从化区不断积累新的发展经验。过程中,从化区遵循系统化整治理念,以流溪河高质量发展带为主脉,选取了近期具备启动基础、具有示范意义的10个片区,分类探索源头修复与生态价值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老城市新活力、区域协同与产城融合等四种差异化整治模式。

据统计,多种整治模式的综合运用之下,从化区预计可实现14.25万亩耕地集中连片、352公里河道整治优化,推动存量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提升至3.5以上,并通过引入现代都市农业、绿色产业,带动118条行政村22万农民增收致富,让更多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全域综合整治也为广州落实耕地保护“占补平衡”“进出平衡”提供了强大动能。南都记者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广州按照“全域统筹整治、加强本地垦造、易地购买补充、推动耕地恢复”的工作路径,持续践行耕地“双平衡”制度。

以从化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契机,广州统筹推进垦造水田、耕地提质改造、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11个农用地整理项目,当中包括已动工建设的鳌头镇万亩良田示范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1707亩。

同时,广州加强本地垦造水田力度,积极将宜耕的旱地、荒地等低效地提质改造为高质量的水田,并做好全程把关。全市共实施建设16个垦造水田项目,计划新增水田5000多亩,既缓解了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又节约了水田指标购置经费。并且,易地购买补充耕地指标,积极组织各区参与全省补充耕地指标、水田指标竞价,指导单独选址项目单位购买国家统筹水田指标,累计购买耕地指标40多万亩、水田指标1万多亩,全面落实广州建设占用耕地需求,连续2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此外,广州多措并举落实耕地恢复,包括印发耕地流出问题图斑整改工作方案,加强对耕地流出图斑的核查和整改;结合违法用地整治、临时用地复垦、设施农业用地复垦、撂荒耕地整治等专项工作恢复耕地;发挥区属国企优势加强土地规模化流转和耕地恢复;深入基层宣传耕地保护政策,腾退破坏耕作层的草皮种植。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实现耕地流入约1.3万亩,耕地“进出平衡”实现净增加。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王美苏 通讯员 冯建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