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端午】荷包飘香

2023-06-22 02:55:04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陇上端午】


【资料图】

荷包飘香

香包

文\柳旭

陇上风俗,过端午,荷包是定不能少的。

端午一大早,把睡眼蒙眬的孩子从被窝拽出来,支出去折一些青柳枝回来,插在门楣,再给他们腕上绑了花线,耳窝抹上雄黄,胸前挂上荷包,然后安心去厨房忙碌,是每个母亲的必备功课。哪样都不能少,要不然,就觉得这节过于潦草。

我们这代人,能把做荷包的手艺和厨艺继承下来的,寥寥无几。荷包主要靠买。每年临近端午,荷包市场就会率先热闹起来,各个广场,十字路口,小区门口……哪里人多,哪里就有荷包卖。买荷包,若直奔主题,买了就走,不把一个一个的小摊挨个儿流连过去,曲径寻幽,顾盼欣赏,趣味是会大打折扣的。叫上闺蜜,带上孩子,唠着家常,随意地走走停停,忽然眼前一亮,孩子端午节的荷包就有了,皆大欢喜。若遇上一个幽默善言的摊主,你拿哪个荷包,他都能给你说出一朵花来,讨价还价的过程,也会因此变得乐趣无穷。

那些流水线上出来的荷包,主打一个排面大,阵势抢人,样式数量都多。同一种,一溜儿给你挂一排,排排相连,任人挑选,可以说是端午节荷包市场的氛围担当。这类荷包,虽然制作精美,但总让人少了一点购买的欲望。更为大众喜欢的,是那些纯手工制作的荷包。卖这种荷包的,大多是老人。荷包数量不多,也很少重样,即便同一个样子,配色上也是各不相同。这样的荷包,一般都被挂在一个用细木条钉成的简易架子上,晃晃悠悠,煞是好看。十二生肖式样的,最为常见,也最受欢迎。石榴样、花瓶样、蝴蝶样等有“多子、平安、美好”寓意的荷包也格外惹人喜爱。手工荷包的样子,是一辈辈流传下来的,变化不大。很多时候,你小时候戴过的那只荷包,和你如今买给孩子戴的那只荷包,会有跨越时空的相似,很能唤起儿时记忆,于是,手工荷包遂成了端午节荷包市场的情怀担当。

我的家乡庄浪县,虽然僻居陇上一隅,但马尾荷包远近闻名,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着网络普及,自媒体的推介,更是为天南海北的人熟知。马尾荷包——一只只普通的荷包,被一双双巧手罩上一层马尾编织的网套之后,就化平凡为神奇,成为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成为民俗文化的名片。庄浪妇女们的心灵手巧,可见一斑。马尾荷包,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端午节荷包市场上的形象担当。

我上初中时,曾租住在朱店镇西关,离以制作马尾荷包闻名方圆的贾沟村不远,主人家是一位奶奶,荷包做得人人赞叹。每年端午前,她都会拿出针线笸箩,找出碎布头,开始剪、粘、绣。记得她每做好一只蝴蝶,就笑眯眯地递给我看,那些蝴蝶虽然模样相似,但配色不同,绣法各异,看起来各具美感。它们的样子,和奶奶的慈祥模样一道,至今留在记忆深处,栩栩如生。

若用心看,每一只荷包,和制作它的主人,在气质上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是手工荷包的魅力所在:每一只荷包,都是与众不同的限量版。我每年都能在荷包市场上碰到一位阿姨,她长得慈眉善目,说话细声细气的,永远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每年挑荷包,她都会对我略带遗憾地说:娃娃,老了,眼花了,绣得不好了。可是她的荷包,针脚是全市场最细密匀称的,配色也是最用心好看的。她说孩子们都出息,不缺钱花,心疼她做荷包熬神费眼,多有反对,可她就是喜欢,每年做上一些,赶赶端午的集,节才过得遂心、踏实。有一年,我买了阿姨很多荷包送朋友,深知做荷包的不易,没有讲价,阿姨心下欢喜,留了电话,给刚挪步的小女儿做了一双布鞋,白白的千层底,粉色的细条绒鞋面,上面绣了一朵可爱的花儿。女儿穿了新鞋,一颠一颠,走得一路欢喜。这双鞋,至今我还留着。

我向来钟情女红,这几年,端午前也开始学着做生肖荷包,先在白纸上画样子,剪下来,拓在挺括些的硬纸上,再剪下来,涂上棒棒胶,粘好布,在布上再画一次图案,然后开始绣。常常是晚饭后的时光,窗外,夜色一寸一寸深下来,市声一点一点静下去,远处人家的灯火也渐次零落,我和孩子分坐餐桌两侧,她写作业,我绣荷包,就这样静静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夜晚,把陪伴和期待,一针一针,都缝在了荷包里,针脚密密,每一步,都是温暖的记录。

关键词: